PICC管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,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穿刺,将导管沿着血管插入,使导管尖端位于靠近心脏的大静脉的医疗装置,可以从维护和注意事项两方面来分析,包括穿刺部位护理、避免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等。
1、维护:
穿刺部位护理: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极为重要,定期对穿刺点进行消毒,遵循严格无菌操作原则,使用合适消毒剂,以穿刺点为中心,向外呈螺旋状进行消毒,确保消毒范围达标。消毒完毕后,及时更换无菌敷料。应选用透气性良好的敷料,这样既能有效阻挡外界微生物侵入,又能防止皮肤因不透气引发问题。在更换敷料过程中,需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、渗血、渗液等异常现象。一旦发现穿刺点周围皮肤发红、肿胀,可能意味着存在感染,此时必须及时告知医护人员;若出现渗血情况,要判断出血原因,可能是穿刺部位愈合不佳或受到外力牵拉等,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,比如适当按压止血或调整固定方式。管道通畅维护:每次使用前后,都要用适量生理盐水冲管,冲管时力度要适中,避免暴力冲管,以防损坏管道。冲管的目的在于将残留在管道内的药物、血液等冲洗干净,防止管道堵塞。倘若管道发生堵塞,切不可强行冲管,应立即通知专业医护人员,他们会依据堵塞情况,采取相应疏通措施,如使用特殊溶栓药物或特定疏通技术。在PICC管闲置期间,也要定期进行封管,使用适宜的封管液,按照正确封管方法操作,保证管道在间歇期保持通畅。同时,要时刻留意PICC管外观,查看管道有无破损、打折、移位等情况。若发现管道破损,可能导致液体外漏,影响输液效果并增加感染风险,需及时更换管道;管道打折会阻碍液体流动,应及时调整管道位置;管道移位则可能影响其正常功能,同样需要专业人员处理。2、注意事项:
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需注意避免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,防止因肢体大幅度动作导致导管移位或脱落。穿着衣物时,要选择宽松、舒适的,避免紧身衣物对穿刺部位及导管造成压迫。洗澡时,可使用防水贴膜保护穿刺部位,防止沾水引发感染。若不慎沾水,应立即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,并进行消毒处理。另外,患者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PICC管维护,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嘱咐,切勿自行随意操作导管。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会影响PICC管的维护重点,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,伤口愈合相对缓慢,在穿刺部位护理上需更加严格,密切观察穿刺点情况,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,要注意避免因体位不当对PICC管造成压迫或牵拉。
PICC管的作用
PICC管能为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提供便利,对于需长期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,如癌症化疗患者、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等,反复外周静脉穿刺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,还易导致外周静脉损伤。PICC管通过外周静脉穿刺,将导管尖端置于中心静脉,可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,降低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概率,使患者能更舒适地接受长期输液治疗。PICC管有利于输注特殊药物,一些化疗药物、高渗性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,经外周静脉输注易引发血管损伤、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。PICC管位于中心静脉,此处血流速度快,能迅速稀释这些药物,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,保障特殊药物安全输注。